红楼梦读书笔记

当前栏目:免费论文 更新时间:2019-06-20 责任编辑:秩名

 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近年来,关于张爱玲作品与《红楼梦》关系的研究一直受到公众的普遍关注。这一主题的论文大多集中于论述两者之间的某一共同点:古典文学因素;悲剧意识;女性主义等。其次是阐述张爱玲在文学创作中所运用的“红楼笔法”,再者是对张爱玲本人《红楼梦魇》的研究。本课题研究现状呈现出多角度、多层次的特点。

随着张爱玲晚年自传三部曲(《雷峰塔》、《易经》及《小团圆》)的首次出版,文学作品如《半生缘》、《色,戒》等陆续被搬上影视屏幕,“张爱玲热”持续升温。另一方面,新版《红楼梦》的翻拍使得这部古典名著更为被大众所接受与了解。故而,该课题发展趋势良好。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本课题致力于立足于文本,对张爱玲的文学作品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与《红楼梦》进行横向比较,意在探究《红楼梦》影响下张爱玲独特的艺术风格。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自己的理解以补充、深入这一课题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周汝昌:《红楼小讲》,中华书局,2007年版.

[2]于青:《张爱玲未完》,花城出版社,2011年版.

[3]夏志清:《张爱玲给我的信件》,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年版.

[4]张均:《张爱玲传》,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年版

    [5]程思瑶:《十年迷考据——张爱玲的红楼梦研究特色》,南昌大学.

[6]张薇:《论张爱玲小说中的“红楼笔法”》,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7]袁迪:《张爱玲与红楼梦的不解之缘》,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8]黄长华:《论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9]张洁宇:《“张看”与“看张”——读张爱玲小团圆》,当代视野.

[10]王秀娟:《起于绝望,止于苍凉——论张爱玲的存在意识》,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11]周巍:《张爱玲小说的语言特征》,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12]毛灿月:《张爱玲红楼梦魇的情感向度》,理论观察,2008年.

[13]李梅:《张爱玲的小说传统与文学中日常叙事》,暨南大学,2005年.

[14]周芳:《张爱玲小说中的古典因素浅析》,大众文艺,2010年.

[15]彭书文:《同是天涯沦落人,红尘深处谁叹息——张爱玲小说与红楼梦女性书写的对比性研究》,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6]杨黎丽:《爱的缺失与张爱玲文本的悲剧性》,郑州大学,2007年.

    [17]林幸谦:《反父权体制的祭典——张爱玲小说论》,文学评论,1998年.

    [18]王宏图:《浮世的悲哀:张爱玲的日常生活哲学》,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

    [19]许子东:《物化苍凉——张爱玲意象技巧初探》,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

    [20]刘俐俐:《张爱玲隐喻性小说艺术与中国文学传统》,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

 

基本内容:

(一)、绪论:本课题借《张看》这一散文集题目,论文内容从张爱玲文本的各方面:主题、人物、情节、语言等与《红楼梦》进行比较,意在分析《红楼梦》影响下张爱玲文学创作的艺术风格。

(二)、张爱玲作品中“悲凉”的主题与《红楼梦》“色空”主题的比较

1.“悲凉”的主题是张爱玲作品的内核,这来源于她对时代、对社会、对人生的感伤体认。“翻手为苍凉,覆手为繁华”,即使她笔下创造了旧上海十里洋场的繁华,但所有的人物、情节和语言都指向背后“悲凉”的悲凉主题。

2.一定程度上,张爱玲作品与《红楼梦》的“色空”主题与相通性。《红楼梦》由一僧一道访山作楔子,其间大观园里经历种种是非,最后落得“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结尾。本课题意在借分析主题而试图探析作者的创作目的。

(三)、张爱玲作品与《红楼梦》所采用的艺术手法的比较

1.封建社会与现代社会形形色色人物刻画的对比,着重分析闺阁女子的形象:

   (1)在旧中国时代背景的限定下,张爱玲的作品着力去描写各式人物的灰色人生。对这些人物,作者通常给予复杂的情感,不明说人物的对错,而以人物的性格去体现与暗示其命运。如《色,戒》中的王佳芝,《倾城之恋》的白流苏,《金锁记》的曹七巧,对照《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晴雯等,来分析这些“个性”人物。

   (2)《红楼梦》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其间的老爷、太太、少爷、小姐、丫鬟的身份构架起了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这与张爱玲笔下旧上海富人家公馆中的情形是相似的。可从小人物如家仆的角度切入,如《雷峰塔》中的何干与《红楼梦》中周瑞家的作对比。

2.叙事风格的相通性:

张爱玲文学创作中的叙事风格极具特色。具体从叙事结构、叙事角度、叙事时态来进行阐述。

3.语言的相似性:

    具体阐述张爱玲华丽、精致、细腻、典雅的语言风格是如何受《红楼梦》影响而形成的,且是如何在此基础上融入了“张氏”特色如犀利、刻薄、风趣等。

   (四)、张爱玲本身对于《红楼梦》的研究浅析

张爱玲自身即是“红迷”,熟读《红楼梦》且“十年一觉迷考据”,著有《红楼梦魇》。在本课题的最后稍提这一点以证实课题,从作者本人的角度点明她的创作确实深受《红楼梦》影响。

 

预计解决的难题:

1.由于《红楼梦》篇幅与时间较长、人物形象众多、情节复杂,所以通篇来分析是不可能的。需要择取有特色的片段来进行分析,这依靠于对文本的熟悉以及参阅部分红学研究的著作。

2.张爱玲所处的时代正是新旧文学交锋之时,文白参半的语言或许会造成一些阅读障碍。需要参考当时的用语习惯,结合其人其时来理解文本。

本课题既是对张爱玲及曹雪芹创作中艺术手法的比较,一定程度上也体现着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比较。这需要形成系统的比较思维,有一定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