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条件下中学思想政治教师的角色定位

当前栏目:论文提纲 更新时间:2018-12-18 责任编辑:秩名

 “定位”来源于工业上把机器等的零部件放在合适位置使之正常运转[6]。教师的角色定位同样有其应该达到的合适位置,同时教师的角色定位也是一个动态过程,是教师借助自身以及外界的力量不断完善和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的角色定位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磨合才能进步。这个磨合的过程就是角色适应的过程。角色适应是指“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和变迁,社会中的各种角色也会随着发生变化,角色扮演者必须调整自己以适应变动的社会”[7]。从新一轮课程改革与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的关联来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定义中学思想政治教师的角色内涵: 

(一)国家主导意识和人文知识的诠释者和传播者

不论新课改如何改,思政教师都担负着传播社会主流文化和人文知识的重大责任。中学生处于好奇心和叛逆心愈发强烈的时期,中学思想品德课程在这一时期开设显得尤为重要,中学政治课程在我国基础教育体系课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其他任何课程所无法取代的。作为国家主导意识和人文知识的诠释者和传播者,这一角色既是中学政治教师的基础性角色也是国家社会赋予政治教师的重大责任。这也是我国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方式,对我国的社会发展、知识进步、技术观念更新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新课改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学的政治课程是德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过程中,思想政治教师通过讲授和引导给学生传播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当前各种文化混杂、社会环境纷繁复杂的情况下,作为学生思想的引路者,思想政治教师通过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各种教学案例、价值冲突让学生分辨是非。从而向学生传播先进、积极、主流的人文知识和价值观念。

这一时期的中学生的生活已经逐步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也越来越多,包括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与家长之间、与国家社会和集体之间,这些需要处理的关系都摆在中学生面前。任何学科,只有与人的生活发生关系,才是鲜活的、健康的[8]。所以这个时期思想品德教育就是针对这些问题而产生的,更加生活化。为了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实现更好的发展,初中的思想品德课程和高中的政治课程应运而生。师,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使学生了解到更多的人文知识以及坚定一个正确的方向。教师就是借助于各种教学活动来达到这个目的,使学生获得知识、得到发展。

(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拉曾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9]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发自内心对课堂产生期待,才能取得一个更好的学习效果。学习是一种主动的行为,教育作为一种外部力量,能达到的学习效果是有限的,教育是为学习者服务的。思想政治教师不是灌输和国家主流文化传播的机器,而是教师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教学技能,慢慢引导学生发现知识,在课堂上学习知识,学会知识的组织和管理。与传统教学不同,新课程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中学生在青春期,自我意识开始萌芽。思想道德教育在这一时期特别重要,这一时期的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弱,需要给他们一定的道德指导,给他们正确的价值引领。另一方面,社会上的诱惑很多,为了让他们少走弯路,懂得如何积极健康的生活,教师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更好的促进社会的发展,青少年可以健康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三)教育教学的组织者和合作者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结合在一起才能使课堂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是居高临下的。教学就是“教”和“学”的统一。统一的本质是双方能够平等的交流与合作,教师要与学生交流,学生之间也要加强合作。这也就是所谓的“导师”。

   传统教学中,老师更多的是一种管理者,这种身份为学生和教师无形的带来了隔阂,双方不平等的交流、沟通和合作。学生的服从,老师的命令,使课堂教学变成了一个主动和被动的关系。学生成了装载知识的容器,盛满了所谓的社会主流文化和人文知识。恰恰相反,新课程强调课堂上学生是主体,让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具体表现为个人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两种形式。思想政治还教师需要一个组织者的角色,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最佳方法和最好的方法,使学生少走弯路。这就是师生之间的合作。中学思想政治课程还包括教师和教师之间的合作,教师与教师交流教学经验分享教学技能、教学评价能力,每个老师都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最终这也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内部合作也很重要,为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学会与人合作奠定了基础。最后一点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新课程强调师生之间能有更多的交流合作,在合作中实现师生的双赢。

(4)教育理论学习者和研究者

    21世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更新日益快速。WWw.eeelW.COM作为新时代的文化传播者,教师应当建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及时更新教育理念,以更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教育不仅要基于现在,也要面对未来。新课改对于教师又有了新的要求。教师也并非全能的,同样要不不断探索新知识,提高自己。传统的一线教师,因为考试压力和社会压力往往忽略了教育研究的重要性。但是,教师的教学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指导,就容易固守在重复旧经验、照搬老办法的窠臼里面不能自拔。[10]老师只有继承前人经验,踩在巨人的肩膀上,而且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社会。然而,教育研究的重要性,往往被忽略。这种情况是现实不允许的,新课程改革不断地产生新问题要求教师要具备教育实践反思能力以及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强调在反思和研究中汲取新知,提高解决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11]只有一代又一代的老师,发现并解决问题,才能使中学政治课堂更加保鲜,使中学政治教师,不断超越自我,实现自我价值,找到生命的意义。同时,教师要对自己所教的内容有真正理解[12]。只有教师自身将所教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创造知识。教师教育的目的不是教给学生大量的知识,而是让学生拥有深刻的知识。大量知识的拥有者只是会学习,而深刻知识的拥有者他懂得创造知识,应用知识。

(5)参与课程资源开发者和建设者

    课程是系统的学科知识和实际的教学实践的结合,课程设计既要有身深厚的理论基础也要与教师的教学实践相结合。课改前的都是由课程项目专家和教育行政部门进行课程设计,然后通过制定大纲、颁发国家统一的教科书,教师根据教科书和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来进行教学。老师居于课堂上教书育人的主导地位,但排除了在建立的过程中,他们教什么,怎么教,没有自己的发言权。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角色为新教师产生——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专业发展的权力下放给学校和教师,教师作为课程开发的主体,教学有自己的自主权,根据自己的需求和个人风格准备课程,特殊的省市也有自己的特殊的教学材料,因地制宜,不同的省份和城市、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而不是盲目地复制统一计划,无视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差异。老师可以创造性地教学,丰富个性教学。现在是信息社会,除了外界的校本课程,也有很多可以选择和使用的资源,教师可以加强与外部的合作,使学生进入社会中去实践,体验生活。这也有助于帮助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和研究能力。教材只有经过教师的教才是有教育意义的教材[13]。教师为主体的课本解读是教师对教材的一种主观改造,这种主观改造是教师主体的一种创造性劳动,这种劳动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对教材的理解,二是对理解了的教材的个别化表达。教材实际上是教师素质的延伸,借助教材,教师的个人素质得以体现,相反,要是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没有参与到课程资源开发中去,教师就只能被教材束缚,被教学大纲牵着走,于是教师就成了传授知识的机器,教育也就不用体验,不用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