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色彩营造画面意境之美

当前栏目:参考文献 更新时间:2019-02-20 责任编辑:秩名

 色彩是工笔花鸟画表现语言的主要要素之一,本应该与绘画中的构图、造型相提并论,然而,在源于禅道“五色令人目盲”的美学思想的引导下,很多画家轻视色彩在绘画中的应用,从古至今,在具有代表性的工笔花鸟作品中,色彩带给人们的独特的感受往往不易被人们忽略。谢赫在“六法”论中提出了“随类赋色”的观点,“随类赋色”即根据绘画的种类施加色彩。现代工笔花鸟画,色彩已经具有了独特的审美价值,不仅要岁物象的类别施加颜色,还要根据作者绘画的情感、审美理想添加色彩,色彩恰当的运用,来营造工笔花鸟画的意境之美。

观看陈之佛先生工笔花鸟的色彩,没有一点浑浊的气息,他的绘画,有着宁静的淡雅的美感,他在继承传统绘画技巧的基础上,又创新出一种独特的用色技巧。他认为,绘画之中,最忌讳的就是在机械的绘画中丧失了所画之物的本色和生机感,因此,在设色上,他既保持了传统的“三矾九染”的程式绘画技法,又能够根据画面实际的需要,灵活运用变通。例如在表现淡色时,薄薄的染一遍,在为了表现物体的厚实、厚重感时,做完底色后,又分染八九遍,但依然染得均匀工细。除此之外,他还特别强调画面色彩的对比、协调与节奏,认为工笔花鸟画要艳而不俗、淡而不枯。以《蕉荫小鸟》为例,在平淡的主色中,一大片的绿色的蕉叶和柔和的粉色桃花,朱砂色与石绿形成对比,是画面显得极其醒目生动。由于中国画中朱砂、石绿都降低了纯度很高的红色与绿色,所以既起到调和又起到对比的效果。色块形态的大小形成色彩的旋律,形成了艳而不俗的画面效果。另一幅《槐荫双鸠》(附图4)的设色上,

《槐荫双鸠》(附图4)

却做到了“淡而不枯”。这幅画画在冷色灰纸板,画面上最亮的部分是两只白鸠,用白粉在底色上提出,白鸠周围大片的石绿色槐叶,色彩虽然很浅,但石绿与底色灰板的对比拉出了空间距离,画面形成以是绿色为主色调。树干与老叶用水色渲染,稳定和衬托了画面色调,灰色底板上的白色、石绿、墨青等色彩相互融合,形成了一种文静幽雅的意境美。

陈之佛先生的工笔花鸟画,是在继承传统绘画的基础上而又不为其牵绊,以自然为师而又不照搬,吸收并运用外来技法,他将文人抒情、写意的精神融入绘画之中,创造出一幅幅极具内涵、意境的作品。由此看来,一幅优秀的工笔花鸟画并不是简单的对花鸟的单纯描绘,而是画家在对花鸟仔细观察之后,加之自身对自然、生活、生命的理解与感悟,并在借助画面构图、花鸟造型、设色等绘画技法的基础上使画家的思想感情与表现物象有机的结合,相互交融,形成一种幽美动人的意境。

台湾剧作家姚一苇说过,艺术家不能用别人的思想境界、审美感受来代替自身感受,即使他的技术成熟到足以模仿到以假乱真的水平,也是不能够拿来主义,将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因此,如何走出前人的牵绊,创新出一个完整的、全新的秩序,是作为一个优秀艺术家及基本素质。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时代,虽然仍然能够寻找到淡泊旷达的心境知音,但现代人的审美追求必定不同与古人,如何师古而不泥古,如何使花鸟画在新时代中有所创新和发展,创造工笔花鸟画的具有现代人意识的意境之美,观摩陈之佛先生的绘画,或许能够给我们带来教益和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