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化与异化(实际运用)

当前栏目:免费论文 更新时间:2019-04-18 责任编辑:秩名

一部世界闻名的作品离不开成功的翻译,翻译家海特(Gilbert Highet)认为,“写的差劲,只是一种失策;译的失败,就是一种犯罪”;孔慧怡认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好的作品大多晦涩难懂,因此翻译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如果译者不能全面清晰的传达原作的意图和美,不仅影响读者的阅读质量,更会影响读者对中文原著的解读,而不会想到这是由于翻译不够尽善尽美的原因。

归化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京华烟云》原文中,曾家老太太第一次出现地装扮:….头上戴着一个黑箍儿,黑箍儿在左右两边往下倾斜,正中间有一块绿玉。译文:… and wearing a black band on her head, sloping toward the sides,with a piece of green jade in the center…。“黑箍儿”这种带于老太太头上的装饰品在西方也是不存在的,对此林语堂充分考虑了读者的感受,采用了归化的方法,将“黑箍儿”释译为“a black band”,并且着重描写了黑箍儿的造型,这种方法,有利于读者接受信息,但是却减弱了中国文化的韵味。
此外,杨宪益、戴乃迭先生在对《荷塘月色》的翻译时,将第一段中的最后一句“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译为 “Quietly I slipped on a long gown,and walked out leaving the door on the latch.”, 其中大衫的翻译就采用了归化的方法。大衫作为民国时期的传统服装,属于独特的文化元素,这里的翻译着眼于将中国元素介绍给读者,十分合理。
同样,在对《荷塘月色》的翻译时,朱纯深先生在译文中将 “淡淡的”分别译为“ a thin,greyish veil” (淡淡的月光),“ a film of clouds”(淡淡的云),“ a misty moonshine” (苍茫的月光) ;描写“雾气朦胧”分别译为 “ transparency of a bluish haze” (薄薄的青雾),“a gauzy hood” (轻纱),“a mass of mist” (一团烟雾)。这两个形容词的翻译十分地道,采用了归化法,充分考虑了英语中的各种意象与惯用表达方式,让读者能够体会到这篇文章的清雅动人。这些词的适当运用使译文增色不少,同时还非常切合整篇文章风格。
著名诗人柳宗元有诗《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我国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的译文如下:“From hill to hill no bird in flight; From path to path no man in sight. A lonely fisherman afloat Is fishing in lonely boat.”采用了归化法,没有把“蓑衣”“斗笠”这些古老的中国日常用具翻译出来,而是重复使用“lonely”一词来加强原文情感。最终翻译出形式对仗,语义准确的这首短诗。

旅游翻译中的运用
采用异化手段翻译的作品更依赖接受者的文化猎奇心态和自身文化底蕴。如果过分依赖这种翻译策略,会收到负面效果。真正优秀的译本,既能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翻译,亦能引发深层次文化反省。如何巩固中国文化在当今这个文化大熔炉中的地位,提高其影响,增强文化凝聚力,是翻译界讨论的核心话题。
中国地大物博,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发展,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美丽的山川溪流,吸引着来自全球各地的异国人民。因此,向他们展示中国的风貌,其翻译的功能自然又要落到实处,向外来游客介绍我国的大好风光。下面将结合具体例子,介绍归化和异化在旅游翻译中的运用。
例句:桂林云燕奇石馆“石心石意”地恭候您的光临,愿您在此品出“不随人仰俯,不随俗沉浮”的石头性格。
译文:Guilin Yunyan Rare Stone Gallery welcome you with its all earnestness, as earnest 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ones: no adulation before any men, no quest for vouges.
原句中的石心石意一词,有一语双关之用,有人采用归化的方法,将这个词直接译成“its all earnestness”,避重就轻,重点向游客传达意义,对于中文里的修辞方法没有解释的出来,无伤大雅。 句中的不随人仰俯,不随俗沉浮一句,则翻译成“no adulation before any men, no quest for vogues”,结构平整,在形式和意义上都有原句的十之七八,能让异国游客体会到其中意境。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在翻译旅游材料时,我们首要考虑外国游客是否能理解,所以主要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源语中的表达方式和源语地的文化特色,则需要一点异化手段,这样在游客领略当地美景人情之后,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可是旅游材料的翻译中,有时候涉及到短句,诗歌,并不能满足同时使用异化归化策略的条件,因此我们还要视情况而定策略。
由于异化和归化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缺,所以应该根据翻译的目的,读者的对象,来采取恰当的翻译策略,取长补短,相辅相成。下面以北京几个著名景点的名称为例。看看这些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宫殿采用的不同的翻译方式:
(1)中和殿——Zhonghedian ; Hall of Complete Harmony.
(2)保和殿——Baohedian ; Hall of Preserving Harmony.
(3)文华殿——Wenhua Hall ; Hall of Literary Glory.
(4)乾清宫——Qianqinggong ; Hall of Heavenly Purity.
(5)坤宁宫——Kunninggong ; Palace of Earthly Tranquility. 
对前来参观的外国游客来说,直接采用音译并不能让他们看懂,更不能达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而归化的翻译方法对保留原文形象及文化、历史内涵至关重要,因此不妨采用异化归化相结合的方法,即音译加归化的方式,达到文化传译的目的。如:
(1)花港观鱼:Hua Gang Guan Yu (Viewing Fish at Flower Harbor)
(2)山西五台山:Mt.Wutai
( 3 ) 四川峨眉山:Mt.Emei
( 4 ) 九寨沟:Jiuzhaigou (Nine-Village Gully)

总结
异化和归化作为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在把源语转化成目的语的过程,对文化的传播、融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了解他们的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翻译过程中选择合适、恰当的翻译策略,才能翻译出优秀的作品,传播名族文化。
异化和归化二者从技巧和结果上看并无高低之分,各有千秋。有时即使对于同一源语,由于译者对翻译策略地看法和取用地不同以及不同的翻译目的,因此所采用的翻译方法不尽相同。翻译作品才能繁花似锦而不是千篇一律,文化的传播才能相互交融而不是针锋相对。
无论是从文化的发展,还是仅仅从翻译的角度来看,异化和归化两者是对立与同一的,相互联系,共同发展。从翻译手段上来看,异化与归化有着本质的区别,不能随意切换使用。忽视两者的区别,将造成翻译的错乱,使得源文和译文混乱不堪,表意不明。但如果从翻译最终的目的来看,翻译是传播不同文化的一种方式,是文化融合、发展的必然途径,如果只采用单一的异化或归化策略来进行翻译,会造成文化理解上的困难,阻碍文化的交融。因此我们应该针对不同的情况,灵活贴切的使用归化与异化这两种翻译策略,让他们共同发挥作用,使译文尽善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