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中“计白当黑”的历史由来

当前栏目:论文提纲 更新时间:2019-02-21 责任编辑:秩名

 摘要:“计白当黑”这一术语是国画在中国传统精神文化长久传承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绘画模式,是中国画相对于西方绘画而言所特有的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而且中国画非常讲究“计白当黑”这一形式。“计白当黑”是中国画审美标准之中首要的审美特质,它也是中国画重要的艺术概念和表现形式。“计白当黑”是关于“有”和“无”的思维在国画创作过程当中的碰撞,是在国画创作中从无形到有形的实践活动。“计白当黑”堪称中国画章法规律上的一个经典,在“黑”与“白”之间,“虚”与“实”之间相生相依,互通有无,在黑白之间感悟中国画的深远境界。

关键词:计白当黑  中国画  艺术

 

中国画是指用毛笔在宣纸或绢上的绘画,中国画的基本材料中的纸或绢即是所谓的白,而墨即是所谓的黑,当画家着笔开始绘画时,黑和白就开始变化,这时候黑和白就开始出现了依附关系,几黑几白,黑白相间。“计白当黑”一词原本出自清代书法家邓石如之说,其言论是由其弟子包世臣收录在《艺舟双辑》之中。而此句的原文应当是“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后经整理与无数艺术家的实践与探究将此论应用于绘画之中使之成为中国画之中一种非常经典的画论。清代华琳的《南宗抉秘》中有一句“于通幅之留空白处,尤当审慎”这与“计白当黑”这一理论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它的意思就是说在绘画之中要着重于整个画面的留白,构图布局之时要非常谨慎。在中国画之中是非常讲究留白的,对于空白的经营也是颇为用心的,且别具心裁,画家把留白处等同画的本身一样来处理,这本身也让留白之处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于“计白当黑”这一理论也是早有了特属于东方文化的注解,老子曰:“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在这里,老子告诉了我们什么是认识事物的方法和基本原则。世间万物都有其存在的方式,都有着其内在的必然联系和彼此存在的道理,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黑白相间,虚实相生,彼此相互和谐的存在,体现了中国文化相互关照的和谐精神。

中国山水画由来已久,对于山水画的构图、形象、技法多有探究,宋代马远、夏圭对这种构图与形式的技巧运用的就已经非常成熟了,并通过大量的实践形成了具有自己鲜明风格绘画符号。他们画面的艺术处理及绘画技巧,创作出的大量优秀的绘画在中国的绘画史上都占有一定的位置,因而在绘画史上两位画家根据其绘画的艺术特点分别被称为“马一角”和“夏半边”。《梅石溪凫图》是马远作的一幅花鸟小景,在他的作品中“黑”是体现在岩石的角落里,“白”则体现在的泉水之中,简洁的艺术处理,使画面给人感觉景色疏朗开阔。在马远的《踏歌图》(见图一)之中,他采用的左实右虚的艺术处理方式,左边是坚硬的山石峭壁,而右边只有几颗树,这种独特的构图方式也是马远的艺术标志。在夏圭的《溪山清远图》(见图二)之中,夏圭将画面布置的疏密相间,高潮迭起,使画面的层次感特别丰富。“计白当黑”不仅仅是艺术处理过程中需要遵守的一条美学标准,更重要的是它是中国画的重要的审美标准之一,同时它更是孕育于中国传统精神文化之中的重要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