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佛及其反危机措施的中学教学现状

当前栏目:免费论文 更新时间:2019-02-26 责任编辑:秩名

 人民版、人教版、岳麓版、大象版历史新课标教材都是于2004年初审通过,在编写教材之前,学术界对于胡佛已经有了新的评价,但是传统主流的观点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对于尚存争议的历史问题,教材的编者自然会采用主流观点,但是随着历史研究的深入,有必要对胡佛及其反危机措施进行客观的评价。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四个版本的教材都把胡佛定义为“自由放任”的执行者,正因为他奉行自由放任政策才使得美国的经济遭到了重大挫折,显然胡佛及其反危机的措施都被贴上了失败的标签。正因为教材的这种导向,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自然而然的把胡佛描述为一个失败者的形象,缺少客观的评价。除了受到教材观点的影响之外,一方面是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没有及时更新,还停留在原有的观点看法之上;另一方面是教师存在一些疑虑,把新的观点和看法传授给学生有可能超纲,反而费力不讨好;此外,胡佛反危机措施的失败是罗斯福新政的重要背景,若把胡佛地位抬高,反而不好体现罗斯福新政所取得成效,不利于学生理解。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采用教材的观点而不愿轻易改变。

为了充分的了解中学历史教学实际,有必要对胡佛及其反危机措施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选在江苏徐州以及浙江嘉兴两地进行,由于两地的教学进度不同,因此问卷的对象选定为徐州三中高二的学生以及浙江嘉兴高级中学高一的学生。问卷共下发200份,有效回收182份,回收率近90%。

通过对问卷结果[ 请见附件1、2。]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学历史教学在胡佛以及其反危机措施方面做的不是很到位。三分之二的学生知道胡佛及其反危机措施,但是却只有7.8%的学生是从老师那里了解,近60 % 的学生是从书本上了解的。而近一半的学生对于胡佛没有认识,其它的学生也仅仅局限于把其看作是自由放任的代表。由此可知,在教学中教师对胡佛的相关教学处理不当。但是中学历史教学中没讲或者讲的不到位的并不代表高考不会考。

2013年全国高考文综卷第31题就涉及到了胡佛以及罗斯福反危机措施。

“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有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 

A.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

B.通过霍利—斯幕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

C.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护农产品价格

D.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

答案:D”[ 袁阳春:《借高考反思教学—从2013年高考新课标卷第31题谈起》,《历史教学》,2013年,第13期;沈为慧:《“胡佛反危机”题的教学启示》,《历史教学》,2013年,第15期。]

由此可见,试题的命制不仅仅局限于教材的观点,还注重吸收学术研究成果。教学若只靠教材还远远不够,为了更为客观的认识胡佛及其反危机措施,有必要深入了解其人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