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部山论文

当前栏目:免费论文 更新时间:2019-02-26 责任编辑:秩名

 徐州户部山地区民居建筑群作为苏北民居群的典型代表,不仅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本土也享有极高声誉。本文从见证历史与固化历史两个方面着手,结合户部山民居依托山体而建这一极为特殊的环境特点,分析户部山民居的历史溯源和空间结构,着重通过空间的点、线、面、体四个空间要素对应户部山民居建筑群的户、巷、坡、山进行空间解构,通过立体、直观的视角剖析户部山民居内化的文化传统、生产生活、思想观念等,体现其历史价值。

 

(一)研究意义

徐州,作为江苏建城最早的城市之一,历来都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而民居建筑作为一种凝固的艺术和有形的历史,与这座城市共生共存。“穷南关,富北关,富有人都住户部山”这是一句流传至今的徐州俗语,明确表达了户部山民居建筑群在本土的极高声誉,而户部山民居也一直作为徐州最典型代表闻名于世。

户部山地处徐州古城南门外百米之处,海拔约70米,占地面积约25万平方米,山顶处筑有西楚霸王项羽的戏马台、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台头寺等名胜,至今比较完整地保留一批古民居群,他们负载着徐州城几千年的风雨沧桑,作为古城徐州最后的遗存,是一处存有丰富价值的历史地段,而整个户部山民居群历经干年而屹立如初,“其中原因是民俗传统的延续、民俗传统直接而不自觉把自己转化为实际的物质形式” [() 宋赢 吴利军:《徐州地区传统民居特色的类型分析》,中外建筑,2008年08期,第76页。],户部山的民居建筑群便是其典型代表,值得我们研究。

(二)研究背景

大多学者研究富有成效,比如刘玉芝、翟显中在《徐州户部山民居研究》中就对户部山民居的概况、历史成因与嬗变、布局结构与大院类型、文化内涵及特点都作出了详细的分析,但历史成因并不突出且文化内涵概述过于简单杂乱并无突出特点;葛藤、长江在《解读徐州户部山古民居》中则从城市意向的专业角度概述了古民居建筑群的道路、边界、地标、节点,解读传统民居对现代城市发展的追索;孙统义在《徐州户部山古民居崔家大院鸳鸯楼》中则以崔家大院的鸳鸯楼为例着重分析了户部山古民居建设特点与房屋建筑风格,更侧重于建筑专业知识;张华、熊明惠、常江在《户部山地区传统民居院落空间解析》则是偏重对民居院落的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对院落空间的联系、围合与分割的原因与特点都有所总结与概括,但局限于院落空间却忽视了民居所处的户部山的山体背景。这些研究大多精而专,但是普遍缺少一个大的框架体系将户部山民居的历史溯源、分布结构、文化价值相统一,本文首次采用建筑理论中的空间四要素:点、线、面、体,对应户部山民居建筑群的户、巷、坡、山,以此为大框架对建筑群的整体分布特点及建筑特色作出更全面的分析,概括其历史价值。

 

户部山古民居建筑群是徐州在城市发展中所努力保留下来的连片建筑群,它体现着徐州的文脉传承和传统特色,是徐州地区历史真实的见证和充分的固化,本文首先充分揭示了户部山民居建筑群的历史背景,从户部分司迁址而至,到漕运昌盛,因政带商,商业繁荣,这是这块民居建筑群所见证的历史;依山而建作为民居建筑群的最大特点,也为分析户部山民居的空间结构提供依据,将建筑理论中的点、线、面、体四个空间要素对应户部山民居建筑群的户、巷、坡、山进行空间解构,以系统、立体的视角剖析其生产生活的传接、历史文化的演变、思想观念的承递,是这一历史地段所固化的历史。可见户部山民居留给了我们丰富而宝贵的财富,我们不仅应强调探求户部山民居中所包含的历史元素和信息,更要强化历史元素和信息在徐州未来发展中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