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木刻中的黑白灰色调的处理与画面中的意境

当前栏目:免费论文 更新时间:2019-05-09 责任编辑:秩名

黑白灰在绘画领域当中的运用,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不只是局限于艺术家,更多的人开始对黑白艺术感兴趣。绘画作品中的黑白不论从形态还是构成上来说都是富有变化的,在版画创作中,黑白是一种语言又是一种形式。作为语言,黑白灰是作品艺术效果的重要表现手法;作为形式,黑白灰不仅是简单的外在感官形式,它还有很多表达情感的深层次内涵,它直接影响着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影响着作品的艺术风格、意境表达。借这次机会我想对黑白木刻中的黑白灰色调的处理与画面中的意境表现进行一定程度的思考与研究。

(1)黑白灰的审美内涵
在美术创作中,黑白灰是用来对画面层次节奏归纳概括的一个方式规律。在色彩中,黑白灰的关系就是色彩的明度关系,指的就是画面的素描关系,素描加冷暖就是色彩。黑白分割是决定作品总体黑白构成的基本形式。
中国传统绘画国画认为“墨分五色”,这种观点认为黑色可以被分出各种不同的层次,这种层次被画家运用到画面中,使画面变得丰富灵动而韵味十足。由此可见中国画的黑色不是纯粹的黑,是通过干湿的微妙变化、笔墨的浓淡,从而创造出丰富的“黑白灰”层次。油画、水彩画、水粉画中“黑”则是指的画面颜色最深的地方,“灰”是中间色,亮部、空白处也就是“白”。
美国版画家洛克威尔.肯特说;“版画的起点是黑白木刻,最难点也是黑白木刻,如果有谁能攻克这一关,那他从任何形式的创作都会感到容易很多。”[1]我对这一观点十分赞同,因为黑白木刻版画由于印刷的原因,画面是没有墨的浓淡之分的,所以想要创造出画面黑白灰的空间感、层次感就需要靠在木板上刻出的点、线、面的疏密聚散的排列构成的肌理,这一点与其它绘画门类是不同的。黑白木刻从文字表面来看是“黑”与“白”的较量,其实灰色是必不可少的。有时候画面的黑白对比会有点太强烈了,而灰色的表现力十分的丰富,可以调整画面,使大块对比强烈的黑白它们衔接与过渡,两者的关系得以协调 。灰色就黑白艺术学来说是最弱的绘画语言,对视觉的刺激是最小的,在情感的表达上最抒情。随着黑白木刻版画的发展,在现代黑白木刻版画中灰调的位置越发显得必不可少,许多成功的当代版画作品非常注意使用灰色。黑、白、灰是组成所有画面的元素。

(2)黑白灰的布局
黑白灰的布局,换句话说也就是如何将黑白灰布置在画面中。绘画很注重黑白灰的关系,因为这直接影响到画面最终的呈现效果。黑、白、灰的布局可以说存在于每一幅绘画作品之中,而且都是有所不同的。偏偏就是因为这些不同之处,造就了每一幅作品独特的艺术效果和艺术风貌。笔者参观过许多美术作品展览,欣赏了上千幅作品,发现决定画面整体黑白灰艺术效果的 ,不仅是黑白灰在画面中的摆列顺序,黑白灰所占画面的比例也很重要。
除了复制出来的临摹品以外,没有任何一幅画在黑白灰的布局上是完全相同的。有些画家往往轻视理性的思考,凭着感觉作画被视为创造好作品的途径,但是,画画真的是完全凭感性的吗?他们是否忽略了黑白灰的比例对画面的重大作用。只有少数几个画家能凭着感觉走向艺术创作的成功,更多的艺术家需要理性作为拐杖支撑,加上感性的艺术细胞,才能登峰造极。

(3)意境的解析
宗白华先生在《艺境》这本书中对意境做出过解释:“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的灵境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意境是‘情’与‘景’的结晶品。”[2] 我认为绘画创作中的意境就是作者由心而发的一种能表达心声的情境,能够将他人带入自己创设的故事和情境中来,身临其境,感受到创作者的想法,使得作者和欣赏者能达到视觉及心灵上的双重共鸣。每当我们在欣赏艺术作品的时候,会不由自主的被作品勾起一种主观的情愫,比如说:欢快明亮、优雅恬静、抒情柔和、幽静神秘、忧伤寂寥、阴森恐怖……这就是作品勾起了我们审美经验的认同,从而感同身受。
意境是比形式美感更高一个层次的追求,众所周知中国画十分讲究意境美,无可厚非,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审美范畴。但是意境并不是专属于中国传统绘画,版画也是讲究意境的,许多外国著名油画家如伦勃朗、透纳等表现主义绘画也十分注重意境。然而版画的意境与中国话传统绘画的意境在黑白灰处理的方式上是不同的,传统绘画讲究“墨分五色”,黑白灰层次的处理是通过笔墨的浓淡、干湿的微妙变化进行泼洒或晕染,其产生的是一种灵动的气韵之美,而黑白木刻版画创作基于印刷,印刷过程是一次性完成的没有墨的浓淡之分,不存在墨的黑白灰晕染,所以只能靠在木板上刻出的点、线、面疏密聚散的排列构成的肌理从而创造出黑白灰的空间、层次感。版画的黑白灰处理带有肌理感的装饰意味。
一般来说,评价一幅绘画作品是否有艺术的美感,不仅仅是以造型、色彩、技法等方面来审视,画面所带给人的意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评判标准。